2B烧钱真的有效吗?
2C和2B两个平台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前者客单价小,因而主要由SKU、流量和支付手段占主导地位,后者主要服务于大宗交易,因而一定讲求诚信商誉和供应链金融,每一大宗定单的背后,都有诚信和供应链金融在背书。
也就是说,2C的权重集中在网站的基础设施,谁烧钱多,谁就有漂亮且长的高速公路和收费站,效果简单直接。而2B,纯属企业的内功修炼,不打通任督二脉,纵使旁边金山银海,又能奈何。
坊间有传言说,某公司在过去1年里通过人海战术生生烧掉了2亿元现金,但它没有让用户对其平台产生真的黏性,由此可见,在B2B行业,烧钱烧不出漂亮的利润和稳定的上下游业务关系。或许,对某些行业来说,烧钱也有不得已而为之之苦。
烧钱,对企业估值来说,是一种必须。近年来,得益于资本市场的躁动和全球流动性充裕,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估值普遍过高,然后为了维持高估值,期待“搏傻游戏”中的下一个接盘侠,大家都以烧钱扩张为己任,完全无视商业规律,到处布点安人,大搞人海战术。
有分析指出,烧钱、人海战术等粗放式的打法,带来的惟一后果是人效比差,甚至比传统的线下人效比还差,无助于业务效率的提升。这是对简单、快捷、自由的互联网精神的严重违背。
有理智的人都清楚,效率是任何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如何能用更少成本得到更大收入和利润是每个企业最终需要面对命题,无论互联网概念多么生猛光鲜,它都要落地,回归商业本质后都必须要去回答几个本质问题:要烧多少钱?资金使用的效率?
在资本市场劲吹暖风,流动性充沛的时候,烧钱表面上能烧出一片兴旺,但这是温水煮青蛙,一旦大势转向,市场遭遇资本寒冬,投资人越来越趋于冷静的时候,大宗商品的B2B平台再也掩盖不住烧钱烟幕后面的致命之症——低效率。
无论建立网络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自建物流、引入信息化、打造供应链金融等等手段,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朴素的命题在展开,那就是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也是B2B电商平台的核心问题。而人效比,是评估效率的重要指标。
人效比从几个层面分析:
1、从结果来看:所谓人效比,简言之就是企业运营效率,数值上,就是人均产出,落实到电商公司,就是公司销售额与人数之比。
如果一个企业员工人数多,年度销售总额低,人效比就落后,资金使用效率低,这不是商业模式问题,就是运营管理出现偏差。如果不去深入剖析,反而投入更多资金去追求表面辉煌,这无异于庸医杀人,将导致企业在互联网提升效率的道路上越走越偏,隐患越积越多,最终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2、从过程来看:互联网B2B平台烧钱无非希望留下几个东西,客户粘度,服务体系,大数据。
a、从客户粘度方面分析(1)B端客户对平台粘度的大小取决于客户从平台获得服务的多少和便利性。(2)对于交易环节繁多的大宗商品B2B服务,核心是解决交易各环节服务问题,给客户提供包含交易、结算、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如果烧钱只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那就是方向性的错误,南辕北辙。
b、从服务体系上分析:大宗商品交易环节繁多,所需配套结算、物流、金融等服务体系要求较高,必须通过自营方式承载交易,将服务精准细致入微地落实到每一笔交易,对外,要让客户舒服、放心无忧地完成交易,甚至产生下一笔合作的欲望;对内,要建立起客户黏度、物流、大数据的平滑无隙运作闭环,全部流程一气呵成,最终形成别人抄袭、模仿不得的软实力和平台竞争壁垒,提升服务体系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更好控制整个大宗商品交易过程,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如果B2B平台一味只走所谓的轻模式运营,停留在交易、服务信息撮合的表面,对行业和产业链的价值贡献仅是微乎其微。
c、从大数据方面分析:随着互联网从IT时代逐步进入到DT时代,未来将是大数据引领行业及产业链的变革,大宗商品B2B电商平台如何累积及时、真实、完整、可分析的大数据将是未来B2B平台发展决定性因素。互联网B2B平台可以烧钱,可以先不考虑盈利,但是烧钱背后留下了什么?这是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自营交易为切入点,深入产业链交易各环节,通过搭建强大的服务体系去承载大宗商品交易,能做到对整个大宗商品的交易过程更好控制,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有效结合,确保了整个交易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可分析性,从而建立平台大数据。如果只是通过撮合匹配相关交易服务信息,将不可避免“刷单”、虚假信息问题,这样烧钱留下所谓的大数据只是海市蜃楼,难以产生分析价值,结果甚至可能对行业产生误导。
商业无情,资本残酷,那些还在烧钱不止的B2B平台,如果只图一时之欢,而不去认真、深入思考上述标本问题,等待它们的,必然是市场的抛弃和资本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