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乳业专家认为,经过高温喷雾和高温灭菌两次加工后,即便产品保存时间长、便于运输,但“热伤害”导致营养流失,“越是方便,品质越糟糕。”
营养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可以检验呢?对此,顾佳升表示很无奈,“我们虽然有复原乳的鉴定方法标准,但是由于加工工艺标准缺失,普遍过度的热处理操作严重干扰了检测判断。”乳企常常以牛奶加工过程中工艺等因素为由,反驳否定检测结果。
2005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05年10月15日起,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临产品名称的位置,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且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面高度1/5用汉字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目前市场上贯彻执行的有几个,在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中,国家规定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人士表示,标准混乱、监管无根据,市场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当被问及复原乳市场规范问题,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透露,这里面学问实在太多,“笔体、字体大小和标注位置,对消费者产生直接的引导。”部分企业将产品类型“调制乳”放到一个小小的角落,包装盒主体则是“牛奶”等字号。
乳企多年来就是在这种模糊地带中寻找到了业绩增长点,因为便于全国布局抢占市场份额,复原乳搭上了常温奶迅速行进的列车。
值得关注的是,复原乳在改变乳品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导致国内奶业深受国际市场影响。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在“两会”上建议:对乳品企业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减轻乳品企业的税负,以及提醒政府重视采用技术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奶粉的数量。在他看来,进口奶粉冲击了国内原奶市场,也导致复原乳充斥市场。
原奶价格下行,牧业出现危机预警
最近蒙牛乳业大幅下调了对山东一些奶牛养殖场原奶的收购价,降幅之大非常罕见。公开消息显示,蒙牛乳业的这次降价是从8月1日开始的,其在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的原料牛奶收购价从此前的4.5元/公斤降至3.5元/公斤。后来,当地部分奶牛养殖场联合起来与蒙牛乳业方面协商,几经“博弈”之后,双方各让一步:自9月16日起,蒙牛乳业对当地原奶收购价调为每公斤3.9元。
一石掀起千层浪,这引发了很多人对奶牛养殖业的关注。连日来,本刊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开春以来,国内市场的原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给奶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山东省威海市一些小型养殖场承受不住赔本的压力,不得不选择以退出市场的方式来规避养殖风险,而大型养殖场也纷纷转型谋求新出路。
山东原奶价格体系初现“崩塌危机”,这让很多奶牛牧场忧心忡忡。蒙牛给出的理由就包括:受国外进口原料粉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公司减少了对国内原奶的需求。
现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的牛奶销售并不景气,乳企不得不纷纷促销降价;此外,有的全国布局的大型乳企使用进口的大包奶粉加工成"还原奶",其成本大幅降低,这对使用鲜牛奶为原料的乳企销售形成巨大冲击。这种情况下,本土乳企身处奶源和终端市场两重挤压,不得不通过下调原奶收购价来缓解压力。
针对蒙牛乳业在山东率先迈出的降价步伐,大连很多牧场表示担忧。“现在,奶牛牧场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了,如果再降价,真的就难有利润可言了。”大连一家牧场负责人表示。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根据以往的惯例,山东原奶市场最为敏感,无论是原奶降价还是涨价往往都是从山东市场刮起来的,通常情况下,即使这种价格变化成为趋势,也会在几个月之后才能“蔓延”到大连市场。而那时,天气转冷,北方一些地区奶牛产奶量会下降,原奶价格就会寻求到新的支撑点。
“现在,苜蓿草以及玉米等饲料成本在大幅增加,但原奶价格却面临降价风险,对于牧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难以承受降价之痛。”大连盛大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德栋表示,以他的牧场来看,原奶收购价每公斤4元是成本价,将来一旦跌破这个价格,很多牧场就要面临生死危机了。
大连裕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天宏则算了另外一笔账。“我这个牧场现在已经投入了2000多万元,与这么庞大的投入相比,我每年利润不到100万元,利润率不到5%。”于天宏无奈地说。
“对于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来说,原奶的收购价格若低于4块钱,就不挣钱了。”蒙牛的原奶供应商乔聚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有自己的价格规律,有波动很正常,他早就做好了降价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这次价格压得如此之低。今年开春后,整个国内市场的原奶收购价就一直在降。以蒙牛为例,在胶东半岛的收购价降到4.2元/公斤后,短暂地维持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又突然降到了3.5元/公斤。
每公斤骤降0.7元,是什么样的概念?乔聚科算了一笔账,“我们每天产出的原奶量在2.7吨左右,如今,每公斤下降7毛钱,相当于每天‘蒸发’了2000元左右的利润。”乔聚科说,养奶牛的成本费非常高,仅购置一头奶牛就需要花费1.5万元,再加上人工费、草料费、饲料费等,以3.5元/公斤的价格买原奶,一点利润也没有了,若是细算起来,可能还赔本。
乔聚科从事养殖业多年,在他看来,无论他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掌握经营权,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严峻。“去年整个乳制品行业市场行情都特别好,收购商甚至到处抢奶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每个奶农都尝到了甜头。”乔聚科形容说,去年一整年,和他一样,很多奶农都是坐在家里等着收购商上门,外地大型乳企的收购价格甚至一度逼近6元/公斤。“相较去年的最高价,现在的价格更没法比较了。”乔聚科说。
事实上,蒙牛降价并非突然,也绝非“独家”。早在今年开春后,整个乳制品市场就已经掀起了一股降价的风潮,原奶价格就直线下降,外地大型乳企的收购价格一度降到了接近4元/公斤,而本地一些乳企的收购价甚至降到了3元/公斤以下。
近日,原在山东省文登区泽头镇养奶牛的乔文华,将养殖场的150头奶牛卖给了德州市的牛贩子。这名养了15年奶牛的“资深”奶农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乳山市南黄镇的老家,另谋出路。说起近两个月的养殖经历,乔文华直摇头,“遭多少罪不说,最近养奶牛真是赔大了,多的时候一天能赔好几千,干不起了。”
之前,乔文华和威海市一家乳企合作,乳企提供场房建立养殖小区,乔文华等养殖户购买奶牛并养殖,生产的牛奶只能卖给这家合作的乳企。因此,他提供的原奶的价格完全由乳企控制,乳企给出什么价只能卖什么价,这个价格远比外地大型乳企收购的价格低。乔文华说,拿目前的价格来说,蒙牛、伊利、雀巢等大型奶企的收购价格4元/公斤上下,而本地奶企的收购价格却在3元/公斤以下。
原奶收购价格的整体下滑,这让乔文华彻底失去了信心。“现在,本地乳企的原奶收购价格降到每公斤2.7元左右了,与今年上半年相比,每公斤最高下降了1.8元左右。”乔文华说,这样的价格在近几年很少见,这么大的降价幅度也几乎是从来没有过的。
同样,在亏损中挣扎的还有文登区泽头镇的王占文,他养殖的近100头奶牛每月亏损也达数万元。“草料费、人工费都在上涨,原奶还卖不上价,再这样下去,奶牛就只能卖得卖、杀得杀了。”王占文无奈地说。
谈及降价原因,几名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与今年国内大型乳企大量进口国外奶源,导致国内牛奶内部消化受阻,以及去年部分奶农新上奶牛,导致牛奶供应量大幅增加等因素有关。
面对此轮降价风波,山东省威海市很多奶农都嗅到了“异味”,特别是此次蒙牛在胶东半岛的降价风波后,让奶农十分担忧和顾虑,整个乳制品行业今后的行情如何?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降价形势?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荣成市五官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于永水说,他的养殖场是为雀巢供奶的,对方开出的收购价格相对本地乳企来说要高,但即便这样,不到4元的收购价格也只能保本。
“以后的市场如何,奶农们实在看不透,要想规避风险,就只能从降低生产成本上做文章。”于永水表示,目前,他的养殖场里有360多头奶牛,不可能像小养殖户那样卖牛转行。他想通过减少员工的方式减少养殖成本。面对眼前的严峻形势,于永水不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将原本的发展计划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