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菌、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公司在冷链行业中深耕多年,我们自己的感受是,这是一个苦难的十年,也是传承与创新的十年。交了很多学费,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既是过去传统产业的守望者,又是今天冷链产业的探索者或实践者。
在过去的十年中,技术高速发展,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引领,驱动着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经济。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从过去的门户,到渠道,再到消费品的互联网,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产业的互联网。
冷链产业的融合,技术、产业和一日三餐的融合,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以及互联网和产业的融合……今天冷链产业之所以人这么多,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新的产业。
在“产业互联网”这个阶段,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在探索:从过去传统食品的生产型企业连续地转型升级、迭代发展;从生产型企业到生产型服务企业,然后再到平台型企业;现在则致力于生态圈方面的工作。
互融互通,构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
回顾这十年,我们作为过去的传统企业,应如何传承?新兴产业如何创新?这正是“互联网+”驱动下带来的机会。这十年里,资源和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于是我们基于互联网重新给公司定位——但在动态的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的定位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公司。
因为外部的产品、服务、客户在发生变化,已经打破了产业的边界,而且内部的组织、团队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生产力从技术、生产关系到组织都高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给自己的暂时定位就是:我们是一个食品产业互联网的业态,我们致力于构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
所谓的“智慧”就是“互联网+大数据”。生鲜供应链是我们的产业,“互联网+温控供应链大数据”,构成智慧生鲜供应链。这个智慧生鲜供应链的载体是产品体系,过去我们是肉类加工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而后我们转型升级,潜心做生产型服务业,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当中的产品体系。
过去我们做加工制造业,没人帮忙配送,逼着我们自己建网络、做服务、搞“小而全”,最后搞“大而全”。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面临着新能力培育问题和新优势重构问题。我们把过去的企业物流发展为物流企业,再后来发展到第三方,再后来成为“一体化”。现在我们把物流企业定位在温控供应链,物流只是供应链一个环节。
今天,我们把产业互联网中的基础——产品——不论是生产型服务业的产品,还是服务业产品的产品,都从企业体系走向产业体系。所以,今天这个新的产业体系,是跨一二三产业的,是多业融合的。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形态当中,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过去的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数据平台,把线下这个系统构成一个立体的结构,三个维度:一是产品维度、产品体系;二是服务维度,服务体系;三是数据维度。
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多网协同,并且还和交通部推动的多式联运融合在一起,跨界融合,互联互通,共生共赢,构建出一个产业互联网系统,也就是我们定位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的雏形。
“产品+服务”
过去都是满足于B2C,因为过去客户的价值比较单一,每个企业都是以自身为中心。现在到了新经济、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如何把多元的服务为客户一站式完成?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元的,包括产品和服务、线上和线下、硬件和软件、国内和国外、平台和杠杆、综合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
公司围绕这几个主题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把生产型服务业的服务或者是服务业服务的产品一体化。现在中国的生产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5%到8%,而美国是50%,这不是一个量级的发展阶段。所以,现在我国的生鲜首先要做的是生产型服务企业,先把产品做好,把线上的交易和线上的交付联系起来。
线下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方面,公司目前应该是全国标准化冷库最大的运营商,有100多万立方资源的配置,包括分布在全国的云仓网、干线、城配。这些还是初级阶段,需要继续学习。软件方面,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投入。
中国目前的跨境电商都很火,尤其是生鲜跨境电商。它们大部分都是B2C的。但在河南郑州,生鲜跨境电商却是用B2B的办法干B2C,非常开放。在我看来,未来真正的国际资源交换应该是B2B,是跨境贸易,而非跨境电商。国际和国内之间的互动非常关键,在未来,跨境贸易一定是主流,因为中国的农业和食品的资源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是不能承载的,必须进行全球化的配置。
平台和杠杆
平台下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一定是把这些平台化杠杆、把这些标准、技术、金融、信息、资本、人才聚集在一起。
综合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
创新解决的是动力的问题;改革组织层面、生产关系方面解决的是活力的问题;通过综合科学技术获得基本能力,是生产力的问题;而真正使组织应用这些能力的是则是组织能力的问题,我们要将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尝了一些苦果,但是也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在去年9月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到公司视察期间,对“双创”、“互联网+”,以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动能”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鼓励我们做时代的弄潮儿。
转型升级并不轻松,回归本质才是王道
公司转型升级是很痛苦的,因为每个企业在发展阶段的定位不同,资源配置不同,实施的路径也不同。过去,企业发展是靠要素驱动,再后来靠投资驱动,到现在则是靠创新驱动,尤其是“互联网+”驱动下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对公司的挑战极大,因此转型升级是很痛苦的。
我们企业要做的,是回到商业的本质——客户的价值。企业如何在发展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我们需要在“互联网+”驱动的新产业革命下,顺应发展,进行思维重塑和业务重塑,提供好的产品,好的人才,好的管理和机制,这是回归到企业的商业本质——为客户服务。
过去是企业为中心,现在是客户为中心,在多维度的情况下给客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把“以产品为主导,以服务为主导,以数据为主导”融合到一起,多业融合,多网协同,互联互通,共创共赢。这个“创”是企业内部的创,是产业层面跟社会层面的创新,是把社会创新和社会管理结合在一起。
过去的十年是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十年,我们愿和大家一起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共同迎接冷链产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