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跑到厉害的公司挖一个不错的设计或者策划去服务企业。不错的设计、策划也会自己跑出去创业。简单解读一下我对策划、设计的能力认知,也是为什么语境支持设计、策划在平台上实现创业,而不鼓励你还没有很成熟就出去创业找死。
一 把技能当成了能力
会打字并不表示会写文章,会写文章并不表示你能做自媒体。
会在PPT里做漂亮的图表并不表示你就是PPT达人,是PPT达人也并不表示你就能说服得了别人。
会画画不代表会做设计,会设计不代表会做品牌设计,会品牌设计是PPT大人未必会卖货。
会卖货并不表示你能当老板。有MBA学历,并不表示你会管理一门生意。
技能只说明你有了展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不能说明你有多少能力。
只有非常学生思维的人和纯粹的外行,才会把展现能力的方法当作能力本身。
那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不值得同情。
二 团队优势永远不等于个人优势
在一个很强的配合默契的团队中觉得自己能力很强,那是因为合理的角色分配弥补了你的不足,以至于一直都没感受到不足之处。
在好的平台里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做什么事都很顺,呼风唤雨,就有忍不住出来试试的想法,但一试才发现,简直没法弄。
平台的名望对个人来说就是泡沫,一旦离开,泡沫就消失,能力就回归原本的程度。
在体制完善的组织中呆的时间越久,对组织的依赖就会越强,缺失了某个环节,能力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定不要把平台的背景和光环当成了自身的优势杠杆。
三 把需要特定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视作可通用的能力
需要足够的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就好像你掌握的是一门稀有的武器。
现在觉得自己很厉害,那是因为这个武器本身,而不是你。离开了这个武器,你的能力就失效。
需要足够的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被限定的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能力有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能力都没有实际作用。
比如:产品运营,大数据分析。
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很难用在自己创业的早期。
至今为止,没有多少公司是真正只靠产品运营就能甩开对手的,至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利用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
四 把微不足道的成功当作能力的体现。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瞬间的高光。
比如在社交平台发的内容忽然被大量点击,或者被多家互联网新媒体报道采访。这种情况非常容易使年轻人觉得自己能力爆棚。
但,实际上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有了微不足道的成功,就会高估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开始急于进行模式的布局,从而让自己暴露出更多的弱项。
准确地判断自己现有能力的限度,选择合理的竞技场,才是成熟的策划或者设计理智的判断。